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辅导班: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经验知识指导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辅导班: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经验知识指导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实训30天》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精英核心考案》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基础必备与冲刺技能讲解》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特训计划手册》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世界近现代史考研重点精要汇编》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绿宝书基础知识及专项特训》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邵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11:57-20:52

尚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9:21-16:52

苏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8:37-17:44

鲁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10:13-13:39

乐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7:02-20:21

戎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1:16-15:10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知识指导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英语被称为考研中的第一拦路虎,特别对于文科大类又要求甚高。所以每年因为英语受限的不在少数。后来复习的三个多月里,主攻了三块:单词、阅读和作文。单词是基石也是重中之重,最后的贯通就是把近十年的生词在英语阅读里逐一标出弄成了生词本似的一遍遍温习,前前后后看了三四遍吧。阅读占了考研英语半壁江山,我是将近十年的阅读做了三遍(一遍做题标生词,二遍全文翻译看思路,三遍整体回顾并注重解题技巧),用的丁晓忠真题超精解和黄皮书附送的一本《考研英语应试精华》。作文的话,跟着老师走,背了背真题范文研究下遣词造句及思路,后期的大招自然是整理的几个万能模板。至于翻译、完型和新题型,把上面三大块抓牢做好的前提下,结合真题做做应该也就没啥大问题了。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政治是一门只要认真学,就可以短时间提分的学科。由于开始的时间很晚,所以就看一章风中劲草的内容,做一章1000题的选择,建议大家不要这样,如果时间充足,还是好好看看红宝书吧。做完一遍之后,就开始认真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马原,毛概,近代史,思修。每部分复习的方法不一样,像近代史就很注重时间轴,马原很注重原理等等,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吧。冲刺阶段多做一些模拟题,肖,任,蒋等等。做的多了自然就知道今年考试的热点,把不会的东西,知识点重新梳理一下,我一般会做笔记。考试前20天左右大家都开始背肖四,20天等等。我建议大家不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上面。在保证背的差不多的基础上,仔细梳理一下各部门可能考的知识点,做到百密不疏。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考研专业课一: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考研政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这门课程时,首先要梳理好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也就是马哲、政经、科社。其中,“科社”即科学社会主义,是相对于旧时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而言的。所以,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要通过了解19世纪欧洲历史等背景来加深认识。

科社原理广泛存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众多著作中,如《雾月十八》、《怎么办》等。所以,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建议同学们广泛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原著,这对于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认知和理解非常重要。

另外,考研试卷中,科学社会主义往往考察学生对基本原理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无论是专业课一还是专业课二,往往都会有一道分值较高的大题是与当代中国相关的。对于这部分内容,建议背诵考研政治知识点,不需要单独准备。

考研专业课二: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是考研政治的另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涵盖了从16世纪到21世纪的历史。这段时间长达500多年的人类历史,知识点极其庞杂,涵盖范围广,而且考卷上出题思路较为复杂,题目涉及较多偏难的知识点。

在复习近现代世界史这门课程时,需要广泛的阅读,并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同时,思考和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思考的分析题在该门课程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样的题目往往只有两道大题,但是每道题的分值较高。因此,思考和总结能力对于增加分数尤为重要。

在阅读世界史书目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自己整理知识脉络以增强记忆。比如按照时间轴或者按照国别等进行整理,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影响和意义等要素。

当在考场上回答基础问题时,无非按照“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影响和意义”的思路进行回答,没有难度。这部分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和记忆,因此这门课往往拉不开分,上岸的考生大致都在13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