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考研辅导班:中农大农学院农艺与种业考研经验复习指南

中国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考研辅导班详情

中国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考研辅导班为报考中农大农学院农艺与种业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中国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中国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考研辅导班:中农大农学院农艺与种业考研经验复习指南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中国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考研智慧讲解》

《中国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考研全解最新教程》

《中国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考研状元综合辅导要义》

《中农大农学院农业知识综合一+作物育种与栽培、种子科学技术原理考研重点精华知识分类精讲》

《中农大农学院农业知识综合一+作物育种与栽培、种子科学技术原理考研高分必成典型题解版》

《中农大农学院农业知识综合一+作物育种与栽培、种子科学技术原理考研高分技巧必备手册》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满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7:21-15:28

叶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9:05-18:20

通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11:45-13:16

奚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7:20-16:36

柴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10:53-19:04

刁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8:53-16:59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复习指南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英语考研中一直都有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我也很同意,所以我的英语备考时间大部分花在了英语阅读真题中,我就是在整个暑假每天都做英语的阅读真题,翻来覆去的做,到十二月份一共做了五遍左右,英语阅读可以买一本何凯文的阅读思路解析。因为做真题的阅读可以提升你的阅读水平与解题的能力,不用拐那么多弯,只要找准定位基本就能找出答案。阅读一定要坚持做到考试最后一个月,每天都认真的做几篇,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然后做完再认真的对翻译。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政治这个科目我花的时间与精力应该是最少的。用的书就是红宝书,风中劲草背诵核心考点,然后肖秀荣1000题,最后买了肖四肖八和任四的冲刺卷。政治资料不求多,因为你真的没有时间看那么多东西,其实任何一科都是这样,能把自己手中的资料吃透就已经很好了。时间安排大概就是九月到十月中旬,过第一遍。我是每天看一章红宝书(遇到后面思修史纲相对简单的章节可以一天两章)然后再做对应的肖1000,只用做选择题就好。做完就对答案,把错误知识点找出来做好记号。记得做在肖1000书上的时候用铅笔,方便再做第二遍。接下来按照同样的速度再刷一遍肖1000,风中劲草出版后就买来看了,风中劲草我过了两遍。接下来就是买冲刺卷和时政热点,冲刺卷主要就是背大题。考试会遇到与自己背过相似的大题的话就可以开始默写背诵内容了,其余的题根据材料和自己背的任意驰骋就好...说实话我觉得政治这个科目的投入的性价比不高~大家踏实练两遍肖1000,最后背好冲刺卷,不用对于政治太焦虑~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考研专业课一:农业知识综合一

复习要点:

1. 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农业植物学、农业动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重点关注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畜禽、微生物等相关知识。

2. 农业生产技术: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土壤肥力管理、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等,需要了解各项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4. 农业经济与管理:了解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农业市场分析、农业政策制定等。

复习方法:

1. 系统学习教材:根据教材的章节内容,逐一学习相关知识点,理解概念和原理,掌握重点和难点。

2. 制作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理解。

3. 多做习题:通过做题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注意分析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4. 参考历年真题:了解考试的出题规律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考研专业课二:作物育种与栽培、种子科学技术原理

复习要点:

1. 作物遗传与育种:了解作物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作物育种的基本流程和技术,包括杂交育种、选择育种等。

2. 作物栽培技术:学习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作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土壤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3. 种子科学技术:了解种子的形成、发育和贮藏等基本知识,掌握种子处理、检测和质量评价等技术。

复习方法:

1. 深入学习教材:系统学习作物育种与栽培、种子科学技术原理的相关章节,理解概念和原理,掌握技术和方法。

2. 实践操作:参与实验室或农田的作物育种与栽培、种子科学技术的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阅读相关文献:阅读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

4. 参加学术讨论: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与同行交流讨论,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