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班详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京矿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精华指导与同步练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典型解题技巧突破》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精英计划常考题型36问》
《北京矿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考研重难点精解精练》
《北京矿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考研钻石级密题集萃》
《北京矿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考研核心密题精选详解》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松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9:41-20:32
暨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7:41-18:53
乌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0:11-20:37
武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7:28-18:46
赖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7:27-18:59
贲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10:19-21:18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复习方法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首先就是单词,单词书有很多,其实随意一本涵盖考研词汇的词汇书就可以,每天背一个单元,第二天拿出几分钟重复一下,前期一定要好好背单词,我到强化和冲刺就把单词放下了,但是后来练习写作文的时候发现很多单词都不会写了然后又拿出来单词书每天背了背,所以说单词其实还是很重要的,而且可以每天积累几个好的短语,说不准写作的时候就用上了。其次是阅读理解,一个选择两分,所以考研英语里阅读理解自然是重头戏,然后是翻译,我一开始是把所有的真题的翻译题在一个小本上抄下来然后每一天翻译五个句子,后来发现自己明白句子的意思就是翻译不出人话,再加上有点拖延症就一直没在意,直到考前一个月自己模拟了一次英语真题,发现自己翻译的驴唇不对马嘴,赶紧去用A4纸把真题的所有翻译的正确答案和拆分重新整理了一遍,剩下一个月每天早读的时候读上五句,反复重复,这样会发现自己的翻译水平潜移默化提高了不少,这次考试感觉自己被新题型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翻译几乎没有读上下文,大体扫了一眼直接翻译的,应该得分也不是很低。
考研数学复习经验概要
我主要复习的就是数学,全书过了近7遍,660做了两边,全真模拟400题两遍,真题两遍,张宇最后四套题一遍,最后二十天就看基础的内容去了,但今年数学确实难了不少,大家把模拟题一定要重视,不能抱着16年难17年简单这样的想法复习数学,要知道考研数学考的好基本总分也就不会低了,所以要做的就是刷题,找不足总结,再刷题。其实全书看到三四遍的时候基本真题就没问题了,但是要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准确度是靠练出来的,一定要多动手,不会的多和同学讨论,一定要重视数学啊。我是没看课本,直接先把张宇的18讲知识点简单的过了一遍,没做题。然后用的粉皮的李开元的那本(李开元那本真的很好用,反正特别适合我)。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政治复习,看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可以适当的背一背重点,当时我看了3遍,要有一个大框架,每一部分有哪些内容,哪些重要知识点。练习8套卷,选择题多练找感觉,同时把以前的选择题错题找出来看一下,做大题可以自己列一个提纲写一下涉及到哪个知识点,跟参考答案对比一下,这样比较省时间。这两年政治选择题总会出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大多与时政有关,因此,好好看一下肖秀荣时政那本书,适当可以看看新闻联播,能稍微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还能培养政治素养。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1. 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知识:
-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环境工程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管理体系;
- 环境工程学的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方法;
- 环境工程学的水污染控制和处理技术;
- 环境工程学的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 环境工程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等领域的知识。
2. 环境工程学的复习要点:
- 重点复习水污染控制和处理技术,包括废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设备和技术、水质监测方法等;
- 注重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复习,包括气体污染物排放控制、大气质量评价和监测、大气污染物传输模型等;
- 着重学习土壤污染修复和治理技术,了解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土壤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等内容;
- 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的复习,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报告撰写、环境规划法规等。
3. 复习方法:
- 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分阶段进行复习;
- 针对每个知识点,浏览教材,了解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
- 深入理解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实际应用;
- 制作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记忆效果;
- 多做习题和模拟试题,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进行小组讨论或参加学习班,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启发。